更新時間:2024-03-24 08:31作者:小樂
美國俄亥俄州阿克倫市是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的故鄉(xiāng)。
這是銹帶上一個普通的美國小鎮(zhèn)。當詹姆斯回憶家鄉(xiāng)時,總會提到無處不在的槍支、毒品和暴力。像他這樣憑借運動天賦逃脫的人很少,大多數(shù)孩子也只能接受。貧民窟的公共教育很差。因此,居住在這里的單身黑人母親凱利·威廉姆斯-博拉爾決定為了兩個女兒孤注一擲。
2006年8月,寶拉為女兒申請學校時,登記的地址是孩子祖父居住的中產(chǎn)社區(qū)。這讓她的女兒進入了當?shù)匾凰园兹藶橹鞯闹麑W校。由于學校經(jīng)費大部分由社區(qū)稅收提供,“教育移民”受到嚴格防范。學校秘密聘請私家偵探拍攝她從貧民區(qū)接女兒的照片,波拉的謊言終于被揭穿。
學校周圍的居民很憤怒,指責波拉是小偷。 2011年1月,學校以教育盜竊罪起訴Pola,Pola被判犯有刑事重罪,并被責令向學校支付30,500美元的學費。
保拉事件在全美引起軒然大波,社會上關于教育公平的討論頓時熱議起來。在輿論壓力下,波拉在入獄九天后被釋放。但她的父親仍然被指控偽造記錄,他的房子也被扣押。最終在監(jiān)獄醫(yī)院病逝。家庭遭到破壞的保拉既悲傷又憤怒:為什么她的孩子不能像中產(chǎn)階級白人那樣去更好的學校學習?
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一些家長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2018年8月16日,一扇鐵門悄然出現(xiàn)在百年歷史的蘇州勤溪小學校園里。半個月后,隨著小學開學,鐵門被賦予了新名字:——隔離門。這扇門將借用勤溪小學場地的800名小學生隔離開來。他們原本是隔壁立新小學的學生。校舍騰空后,勤溪小學就成了他們的臨時住所。
隔離門兩端,一側是400名當?shù)貙W生。他們的家長大多高價購買了學區(qū)房,自然反對“花錢上學”。另一邊是800名農(nóng)民工子女,他們的父母大多是普通農(nóng)民工。學校修建鐵門的目的,原本是為了保證兩所學校的相互獨立。然而“孤立”二字卻挑起了輿論的敏感神經(jīng),旋即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
對于隔離門的討論,有人認為家長花高價購買的教育資源被挪用;還有人強調隔離門具有歧視性,侮辱了教育的公平性。輿論嘩然的背后,是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熱度退去后,一切都沒有改變。
01.撕裂:教育資源的世襲更替
1992年,戴夫·萊文(Dave Levin)和邁克·范伯格(Mike Feinberg)兩位教育家達成了一個共識:在美國,沒有人真正關心底層的孩子。
他們報名參加了為期兩年的“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志愿教學計劃。經(jīng)過正式面試后,他們被休斯敦地區(qū)的兩所公立小學錄取,學生主要是非洲裔和墨西哥裔美國人。在此之前,出生于富裕中產(chǎn)家庭的萊文和芬伯格剛剛從常春藤盟校畢業(yè),對底層的公共教育一無所知。
迎接他們的是與上流社會完全不同的美國教育。教師可以隨意離開課堂最多15 分鐘,以便撥打私人電話。學校也可以為了達到教育局下達的“各種族學生考試通過率不低于75%”的目標,直接取消學生參加考試的資格(后來萊文拒絕這樣做)之后,他被學校指控為“違反校規(guī)”的開除理由)。
一年后,當芬伯格以良好的成績將學生送到普通社區(qū)的初中時,學生們給了他一個更加絕望的現(xiàn)實。他們給范伯格打電話,告訴他有的女同學在約會,有的男同學在學校食堂被毆打,有的根本沒有來過學校。掛斷電話前,他們說:“范伯格先生,這些老師不像你?!?
那些初中老師確實不一樣。他們用奇怪的表情看著來到學校了解學生情況的萊文和范伯格,敷衍地回應道:“他們做得很好?!边@一刻,賴和芬才真正體會到,他們?yōu)閷W生所做的一切努力,就像他們在沙灘上苦心建造的沙堡。如果不小心,沙堡很容易被小浪或無知的游客摧毀。
他們所經(jīng)歷的只是美國底層教育的冰山一角。平均而言,只有百分之一的公立學校可以稱為“明星學?!?。超過40%學生未能畢業(yè)的學校被稱為“輟學工廠”。美國近3萬所公立高中中,有2000多所“輟學工廠”;此類學校高中九年級學生的閱讀水平僅相當于名校1-3年級的閱讀水平。
落后而混亂的學校、敷衍了事的教師、無知而魯莽的學生共同構成了美國底層公共教育日益絕望的現(xiàn)實。
學區(qū)制度是美國基礎教育的基石,85%的學生就讀于學區(qū)內的公立學校。除少量聯(lián)邦補貼外,公共教育的經(jīng)費主要來自州政府補助金和社區(qū)居民的財產(chǎn)稅。富裕的州政府還會為學區(qū)提供額外費用。例如,加州要求當?shù)夭势笔杖氲?0%納入學區(qū)教育經(jīng)費。
附近學校的學區(qū)制曾經(jīng)為美國基礎教育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隨著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私立學校和好的公立學校大多集中在富裕地區(qū)。教育資源日益世襲,父母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后代的發(fā)展。美國高中和大學更加多元化的選拔機制也進一步強化了教育分層的堡壘。
1983年4月,美國教育部發(fā)布了一條頗為聳人聽聞的消息:國家處于危險之中。他們發(fā)現(xiàn),該國實際上有230萬成年人處于半文盲狀態(tài),13%的17歲青少年正在成為半文盲,而這一比例將達到40%。更大的背景是:前10%的富人控制著美國65%的資產(chǎn),貧富差距接近大蕭條前的水平。
兩年的志愿支教經(jīng)歷讓萊文和范伯格看清了美國底層教育的絕望現(xiàn)狀。 “為美國而教”的教學模式更像是一群對世界不感興趣的年輕人。當他們在簡歷上積累了足夠多的美好經(jīng)歷后,就拍拍屁股離開了??梢韵胂?,當這些有為的年輕人完成兩年的教學計劃并離開時,那些學生將再次陷入泥潭。
萊文和范伯格決定自己創(chuàng)業(yè),并親自創(chuàng)辦了一所可以改變弱勢學生命運的學校。他們給學校起了一個相當世俗的名字:KIPP(知識就是力量計劃)。
這句話并非取自哲學家培根的經(jīng)典名言,而是出自一位黑人女教師寫的一首民謠。這首歌旋律簡單,含義明確:“你必須讀書,寶貝,讀書。你讀得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多。因為知識就是力量,力量就是金錢,我想要它?!边@首歌后來成為幾乎每個學生都必須會唱的KIPP洗腦歌曲。
像堂吉訶德一樣,兩位美國年輕人挑戰(zhàn)了教育分層的大風車。但大洋彼岸的中國教育現(xiàn)狀如何?
02.混戰(zhàn):家教、超級學校、全家的希望
三大省市的代表地支撐了中國教育的大局:海淀黃莊、河北衡水、安徽毛坦廠。
與美國教育復雜、多元化的選拔機制相比,我國的擇優(yōu)教育制度具有更好的晉升渠道和較強的普適性。在分數(shù)面前,沒有三年級、六年級、九年級之分,父母的地位也不會成為決定下一代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簡單來說:在中國,教育資源很難代代相傳。
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在高考中的競爭優(yōu)勢一直為全國人民所羨慕。高學歷人口聚集地、高素質師資分布地、教育科研核心中心的優(yōu)勢,造就了北京、上海的高考錄取率。但以上海為例,很多人不知道上海中考淘汰率高達50%。也就是說,上海在4萬到5萬人參加高考之前,已經(jīng)有4萬到5萬人被淘汰了。
事實上,京滬兩地教育激戰(zhàn)的焦點一直是在高考之前,正如著名笑話中所描述的:“4歲孩子的英語詞匯量在1500左右,達到什么水平?在美國肯定夠了,但在海淀肯定不夠?!?”
如果說北京、上海的精英教育距離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還很遙遠,那么以衡水中學為代表的超級名校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家庭來說并不陌生。衡水中學通過一流的學生優(yōu)勢和高壓的學習環(huán)境,打造了最完美的應試教育機器。每年,數(shù)百名清北學子的高考成績都處于巔峰。
二十年來,這些在地方政府默許下迅速崛起的特級高中,成為中國教育的最大贏家。吸納優(yōu)質生源、收取高額學費,讓超級名校成為高考內卷化的加速器。衡水一方面已經(jīng)把河北壓制到?jīng)]有更多名校的地步,另一方面還在大舉向其他省份挺進。超級學校日益成為高考制度下咆哮的賺錢機器。
沒有北京媽媽的資源,也沒有入讀恒中中學的資格,素有“亞洲高考工廠”之稱的毛坦廠中學成為了中國貧困家庭的庇護所。對于毛坦廠2014級高中復讀班班主任程曉東來說,他的目標是盡最大努力讓班上50多名復讀生全部考上大學。對于復讀生何菲來說,這是她改變命運的最后機會。
在擔任何菲的班主任期間,程小東立下了一個小目標:說服她在校外租房子。程曉東將何飛成績不好歸咎于學校住宿環(huán)境吵鬧。如果他想顯著提高成績,走讀學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何飛一家的處境十分困難。高考失利后,他來到毛坦廠,就是為了抓住重讀的機會,考上一所比較好的大學,給家人帶來希望。
程曉東為何飛和何父遠道而來提出了提高房租的辦法:可以補貼幾千塊錢,還可以在班級里捐款。何爸爸克制地笑了笑,彎下腰,雙手交叉放在腿上,局促不安地坐在這個在他看來掌控著女兒未來的男人身邊。程小東最后說道:“救你的女兒,就是救你全家。”
確實,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但在萊文、范伯格和程曉東看來,教育是改變他們底層學生命運的最后一根稻草。能不能掌握就看他們自己了。
03、自救:熱情口號、嚴格教育
對于大多數(shù)高考落榜的中國考生來說,選擇重考就等于選擇了一條曲折的自我救贖之路。
在毛坦廠中學,自救的主要方法就是把老師的話當成金科玉律。比如,程小東提出的日間學習建議,被何飛家人有效落實,效果立竿見影:月例行考中,何飛的成績明顯提高。程難掩激動,對何父說,看第二本書就沒有問題了。這次何爸爸臨走時,還不忘對他說:“你只需要負責做飯、洗衣服,剩下的我來處理。”
毛坦廠中學陪伴學生的媽媽們
毛坦廠四面環(huán)山,只有一個對外出口,是一個沒有任何娛樂設施的小鎮(zhèn)。在這里,學習是人生的目的。
隨處可見的標語,是學校給予學生的精神洗禮。 “像瘋狗一樣戰(zhàn)斗”、“流血流淚,無怨無悔”、“前進有路,但沒有出路,留下路就是死路”、“我要上大學”……這些口號是毛澤東的標志之一,也成為了教育專家。批評的主要來源之一。盡管專家們并不在意,但那些引人注目、夸張的標語背后,卻是數(shù)以萬計的普通學生對生活的希望。
為了考上大學,時間被嚴格規(guī)定:早上6點30分自習,8:05上課,12點下課。午飯后10分鐘,2點開始上課,5:10下課,晚自習5:50,10:50結束。12點學校熄燈后,住校的同學輪流轉。住在校園里的人會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熬夜到凌晨一兩點。老師的權威、夸張的口號、高要求的課程,成為毛坦廠獨特的標簽。
這套標簽不僅適用于中國。萊文和范伯格創(chuàng)辦的KIPP正在將自己打造成“美國版的毛坦廠中學”。
兩名年輕教師在休斯頓地區(qū)成功招收了49名五年級學生,這些學生基本上全部來自低收入和移民家庭。 Levine和Feinberg的下一個小目標是送他們去一所磁石初中(Magnet School)。磁力學校相當于市重點或區(qū)重點中學。他們無論是設備、師資還是學生質量都遠遠優(yōu)于普通中學。他們是標準的中產(chǎn)階級學校。
萊文和范伯格徹底放棄了原來的底層自由放養(yǎng)教育,取而代之的是360度全方位洗腦式教學,與毛坦廠類似。首先,學生必須熟記校訓——:好好學習,做好人(WORK HARD. BE NICE.)。第二步是簽署承諾書一式三份。教師、家長和學生都需要簽名以確保他們遵守承諾:
教師必須始終比學生早到10 分鐘,并始終方便學生和家長聯(lián)系。家長每天晚上都要檢查作業(yè),并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生必須每天早上7:25之前到校,5:00離校。他們必須在周六和暑假上補課。上課提問時要舉手,聽講時要端正坐姿,著裝整齊,目光時刻跟隨老師,按時完成作業(yè)。
最后,KIPP學校還掛起了紅色橫幅——。“攀登大學高峰”、“成功沒有捷徑”等字樣隨處可見。每天九個半小時的課堂時間、徹底的應試教育、超負荷的作業(yè),KIPP的教學之旅以一種違背“美國人文精神”的方式開始。在這里,學生不僅接受教育,還接受價值觀洗腦。
KIPP教室掛滿標語
因此,任何可能影響“上大學”目標的行為都會受到懲罰。不做作業(yè)或違反紀律的學生會被老師放在教室后面接受“體罰”。全班同學都會把他們當作透明人,不會和他們說話,也不會和他們一起吃飯。老師是他們唯一說話的人,一旦說話,首先要保證不會耽誤學習。這比毛坦廠還變態(tài)。
于是很快,KIPP令人震驚的教學方式開始引爆美國輿論?!缎菟诡D郵報》 記者報道了這一幕:在一個寒冷的冬夜,一名12歲的男孩用公用電話給萊文打電話詢問作業(yè)。他必須舉起作業(yè)本,才能透過路燈看清課文。在媒體的反復報道下,美國還是第一次知道自己國家有這樣一所學校。
用嚴謹?shù)膶W習體系幫助低收入學生自救,是毛坦廠中學和KIPP的一致選擇。輿論能接受這種近乎殘酷的教育方式嗎?
04.爭議:血汗工廠非人化?
2000年,GAP創(chuàng)始人Doris和Don Fisher決定投資KIPP。新資金的注入和管理模式的轉變給KIPP學校帶來了發(fā)展機遇,進入了快速發(fā)展的歷史時期。 2010年,KIPP還獲得了美國教育部“投資創(chuàng)新”計劃的5000萬美元資助。
截至目前,KIPP在全美20個地區(qū)擁有242所學校,已幫助超過11000名學生進入大學。最終完成四年課程并獲得學位證書的學生比例達到38%。這個比例乍一看可能不高,但在全國所有學生中是最高的。所有低收入家庭大學生的畢業(yè)率僅為9%。換句話說,去KIPP學習的窮人成功大學畢業(yè)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四倍。
舉著KIPP標語的學生家長
然而KIPP的崛起并沒有改變美國教育日益分層的現(xiàn)實。包括KIPP在內,全國所有大學生畢業(yè)率僅為31%,其中82%來自高收入家庭。也就是說,在美國,擁有學士學位以上的人基本都是富貴子弟,下層階級的孩子能獲得學士學位的不到10%。
公共教育失衡一直是美國歷任總統(tǒng)努力克服的問題,包括喬治·W·布什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和最近奧巴馬的《每個孩子都成功》。不過,總統(tǒng)們對公立教育的重視并沒有妨礙他們將孩子送入全國頂尖權威的私立學校。在過去的100年里,只有一位總統(tǒng)做了不同的事情。
1977年,吉米·卡特就任美國第39任總統(tǒng)。卡特在總統(tǒng)提名演講中重點批評了有錢有勢的人急于將孩子送入私立學校,導致公立學校被視為危險和低劣的地方。就任總統(tǒng)后,卡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9歲的女兒送到黑人占多數(shù)的華盛頓特區(qū)的一所公立學校。
沒有其他總統(tǒng)會送他的孩子去公立學校。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曾在接受采訪時直言,他之所以將兩個女兒送到華盛頓一所每年學費高達4萬美元的私立學校,是因為他對美國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沒有信心。華盛頓地區(qū)。該校的校友包括前總統(tǒng)克林頓和理查德·尼克松的女兒以及副總統(tǒng)阿爾伯特·戈爾的兒子。
當KIPP像一把利劍刺向教育分層時,伴隨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輿論。鼓勵學生打電話給官員被認為是操縱兒童,課堂時間和家庭作業(yè)的高度飽和被認為是剝削兒童,強調服從老師被認為是侵犯人權。這些聲音在中國毛坦廠中學也愈演愈烈。
毛中的學生遠比KIPP還要瘋狂。部分學生因壓力過大出現(xiàn)腹痛、嘔吐,被送往醫(yī)院;有的學生背著書本放聲大哭,怎么勸也勸不服;有些學生很生氣,無法解決問題。他揪著他的頭發(fā),捏著他的大腿,直到大腿青一塊紫一塊。更多的學生在學校醫(yī)務室里注射液體并拿著書本。
盡管如此,毛坦廠的大門仍然被攻破。因為對于他們來說,人生沒有其他最好的選擇。毛坦廠中學本科率90%以上、一等率50%以上是他們的出路,高考是他們最后的捷徑。然而外界對毛坦廠的批評卻層出不窮,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毀滅人性”、“扭曲教育”、“扼殺創(chuàng)造力”、“壓制個性”。
安徽六安毛坦廠中學數(shù)千人參加考試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當一輛滿載的公交車到達時,等候已久的乘客爭先恐后地上車,喊著:“師傅,等等,還有人沒上車!”一旦上車,他們就會催促司機:“快點,關門開車,沒有座位了,別讓后面的人上車?!?
05. 結局:教育公平與頂層設計
今年3月,美國曝出史上最大大學招生舞弊案,受賄金額高達2500萬美元。涉案父母都是有錢有勢的人,其中包括好萊塢大牌電影明星和華爾街明星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
賄賂監(jiān)考人員、偽造自己的運動生涯、甚至謊報種族身份等各種欺詐手段,讓這些富家子弟進入了斯坦福、耶魯?shù)瘸4禾倜!9痣S后發(fā)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更是火上澆油:2021屆新生中,29.3%的學生至少有一位家長是哈佛學生,46%的新生家庭年收入為超過500,000 美元。
美國頂尖教育資源的遺傳性忽視已經(jīng)暴露無遺。名校的教育資源已經(jīng)被利益集團量化,變成了明碼實價的商品。如果家長本身就是常春藤名校的精英畢業(yè)生,也可以明目張膽地直接向學校捐款。
研究美國教育的Dora Seigel在她2018年6月的博客《贊助到底對申請入學有多大幫助?》中詳細介紹了這筆捐贈的機制。斯坦福大學的招生人員每年都會收到學校準備好的名單,然后主動聯(lián)系這些富有的人。捐款門檻高達50萬美元。這意味著普通人即使愿意花錢,也找不到辦法。
這樣的捐款足以讓SAT 成績在1200 分左右的學生進入斯坦福大學,而通常的錄取分數(shù)接近1550 分(滿分1600 分)。此案引起了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的關注。步長藥業(yè)董事長的女兒趙雨思,ACT成績?yōu)?3分(相當于SAT成績1500分)。然而,她花了超過650萬美元進入斯坦福大學,卻被經(jīng)紀人欺騙。
基礎教育失衡加劇,高等教育被富人壟斷,KIPP成為美國教育公平的最后火炬。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頂層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育公平的可持續(xù)性。今年7月8日,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號。亮點是第十七條,俗稱“公民入籍”。核心內容是禁止民辦學校篩選選拔學生,隨機分配學生就近就讀。
擠壓尖子生、打造集團名校的教育產(chǎn)業(yè)化,日益威脅社會教育公平。而隨著名校、精英學校概念而興起的學區(qū)房炒作,更是撕裂了巨大貧富差距的社會共識?;A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是這次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在教育焦慮影響生育率之際,這些措施無疑具有深遠意義。
白巖松曾經(jīng)說過,有些學校,比如毛坦廠中學,我是無能為力諷刺的。因為能把院墻外的柳樹當作神樹供奉的人,都不是有錢的父母。
在《毛坦廠中學的日與夜》紀錄片中,有一個場景值得一說:一群上了大學的毛坦廠學生回到了曾經(jīng)奮斗、仇恨過的學校,他們在鎮(zhèn)上最好的酒店訂了一間私人房間。舉行了一場遲來的答謝宴,程曉東被邀請上桌。
飯桌上,學生們紛紛開起老師的玩笑,詢問誰被老師跟蹤過,哪個老師個人特色很濃。他們的臉上早已沒有了在毛坦廠復讀時的霉運,看得出來,他們所吃的苦已經(jīng)被大學生活完全抵消了。如果說去年他們還在地獄泥潭里的話,那么現(xiàn)在他們都是滿面歡喜,功德圓滿了。
不僅是毛坦廠中學,還有海淀黃莊、順義媽媽、衡水家長。它們都是中國教育分支的必然產(chǎn)物。其本質是中國教育不能代代相傳。面對高考,每一代人都要重新洗牌。分數(shù)是絕大多數(shù)人手中唯一的砝碼。也是中國廣大底層學生通過教育克服出身各種不平等的最好機會。
畢竟,我們民族有著千年的信念:教育可以改變命運。 “朝為農(nóng)夫,晚登天子殿”的希望,是整個社會的活力源泉。這個國家反對教育分層的斗爭永遠不會結束。
(來源:飯童貸老板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