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選擇什么專業(yè)好?留學美國熱門專業(yè)推薦
2019-06-26
更新時間:2024-06-09 16:26作者:小樂
如果有人問: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暗殺事件是哪一次?
答案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認知范疇和情感傾向的差異決定了人們對“著名”的不同定義。
但如果問世界歷史上影響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刺殺事件,答案幾乎肯定是公元前44年發(fā)生在羅馬元老院的刺殺事件。
——世界最強大國家的鐵腕領(lǐng)袖凱撒當場身亡,隨后戰(zhàn)火在羅馬橫跨亞非歐的廣闊土地上燃起,數(shù)十萬羅馬人死亡。幾個鄰國的命運驟然改變。亞洲的帕米爾帝國躲過一劫,凱撒情婦統(tǒng)治下的埃及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災難……
除了這些明顯的直接后果外,暗殺事件還以更微妙的方式影響了世界。
本書《凱撒之死》講述了這段波瀾壯闊、令人嘆息的歷史。
作者巴里·施特勞斯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歷史學教授。有人評價他的歷史作品不僅嚴謹而且有驚悚片的節(jié)奏。
我同意這個評價。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一種讀驚悚小說的緊迫感。書中對史料的嚴格注釋和50頁的參考文獻堪稱作者治學嚴謹?shù)淖C明。
1 凱撒的野心與依靠在刺殺之年,即公元前44年,信奉共和與自由的羅馬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危險。
年初,凱撒被元老院尊為羅馬之神; 2月,凱撒被參議院任命為終身獨裁者。
這是羅馬第一次將活人尊為神。這也是羅馬首次出現(xiàn)終身獨裁者的官方職位。
這粉碎了共和信徒對凱撒最后的幻想和期待。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暗暗期待或者幻想著凱撒能夠像蘇拉一樣在這個時候退休。
終生的獨裁者,距離君主寶座只有一步之遙,凱撒顯然不愿意就此止步。
他拒絕按照傳統(tǒng)禮節(jié)向元老們進貢,對受老百姓愛戴的保民官進行無情的懲罰,在公共場所穿著君主的衣服,大談君主制的好處……
雖然他以人民的名義公開拒絕了親信向他獻上的王冠,但誰知道這是否又是他旨在考驗人民的表演。
在凱撒的不斷挑釁下,羅馬延續(xù)了四百多年的共和制度岌岌可危。
然而,凱撒的誘惑并不總能帶來令人滿意的反饋。
畢竟,400多年前,羅馬人因為無法承受不受限制的王權(quán)而選擇了共和制;而且,四百年過去了,共和思想早已深入人心,無論是元老、貴族還是平民都不愿意接受一個擁有無限權(quán)力的皇帝。
簡而言之,反對凱撒繼承王位的羅馬人遠多于支持他的羅馬人。但我們并不能因此推斷前者的“聲音”一定會壓倒后者。
由于凱撒控制著大量軍隊,在軍隊的威逼之下,前者常常不敢發(fā)聲,甚至會違背自己的意愿發(fā)出支持的聲音。
凱撒有使用軍隊恐嚇羅馬元老院和羅馬人民的先例。羅馬共和國和信仰共和的羅馬人民已經(jīng)忍受了這種讓共和制度蒙羞的事情了60年。
說起來,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7年發(fā)生的馬略改革。那次改革使羅馬軍隊走上了職業(yè)化(至少是半職業(yè)化)的道路,大大增強了戰(zhàn)斗力。同時,也有效免除了普通公民(公民)的兵役義務,讓他們專門從事生產(chǎn)。這反過來又大大提高了羅馬的生產(chǎn)力。
然而,缺點也由此產(chǎn)生。
職業(yè)(或半職業(yè))軍隊效忠的不再是羅馬這個國家,而是效忠招募他們的指揮官。
更嚴重的是,普通公民(公民)因免服兵役而逐漸“棄武”。他們失去了祖先“拿起武器成為戰(zhàn)士”的勇氣。
四百年前,他們的前輩可以放逐國王,并將效忠國王的軍隊控制在城墻下。馬略改革后,羅馬人民只能目睹和忍受一次又一次軍隊的“欺凌”。在職業(yè)軍隊面前,他們即使拿起武器也是脆弱的。
羅馬的真正權(quán)力不再掌握在元老院或人民手中,而是掌握在軍隊手中。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一點,而凱撒不僅知道這一點,而且將這一點發(fā)揮到了極致。
從他成為高盧總督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利用利益、榮譽和個人魅力來籠絡(luò)軍隊,打造一支忠于自己的軍事力量。
執(zhí)政官、獨裁者、終身獨裁者,凱撒在權(quán)力階梯上攀登的每一步都以軍事活動為標志。
種種跡象表明凱撒有成為國王的意圖。他沒有在公元前44年成為國王,主要是因為他在幾次審判中總能聽到反對的聲音。
凱撒不想成為一個僅靠軍隊支持的皇帝,他想成為一個受所有人敬仰的皇帝。
凱撒計劃于今年3月18日親自率軍遠征亞洲的安息帝國。
凱撒可能認為,將安息帝國變成羅馬的安息行省,就能讓羅馬人民接受他從終身獨裁者到皇帝的最終轉(zhuǎn)變。
不幸或幸運的是,這個機會始終沒有到來。
在預定遠征日期的前三天,即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在元老院內(nèi)被刺殺,他的帝國夢當然也隨之破滅。
2 刺客的私欲與正義。刺客的動機甚至個人道德一直是當時和后世(包括歷史學家)爭論的焦點之一。支持他們的人稱贊他們不畏強權(quán)、為國除暴,反對者也說他們卑鄙奸詐。
《凱撒之死》一書的作者似乎無意卷入這場爭論。該書沒有直接評論刺客的個人道德或動機。相反,它介紹了幾位歷史學家的觀點以及這些歷史學家的背景。他還用大量的筆墨描述了公元前44年左右?guī)孜淮蟠炭偷氖论E和地位。
歷史學家在講述歷史時總是帶著自己的思想甚至情感。這不是一件壞事。我覺得充滿了敘述者的思想甚至一點情感的歷史更加溫暖。
雖然書中沒有明確說明,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字里行間讀出作者施特勞斯的一些觀點。他并不認同很多歷史學家對刺客的黑白分明的“判斷”。在他看來,刺客們既有私欲,也有正義,不能一概而論。
凱撒之所以能活下來,可能是因為策劃和實施刺殺的關(guān)鍵人員都是他信任的人,其中之一還是他遺囑中指定的繼承人。
而且,如果考慮到這些刺客曾在圣殿里向凱撒宣誓效忠,指責他們不誠實、奸詐也不為過。
這六十多位刺客之中,有兩位主謀最為出名。
一位是馬庫斯·尤尼烏斯·布魯圖斯(以下簡稱布魯圖斯),他有一位深受羅馬人民愛戴的顯赫祖先。四百多年前,正是他的祖先動員羅馬公民流放國王,建立了共和國,并在隨后保衛(wèi)共和國的戰(zhàn)爭中作為執(zhí)政官英勇犧牲。
布魯圖斯本人是一位相信共和主義和自由的哲學家和演說家。當然,他也深諳靈活性和處世之道。因此,在凱撒與龐培戰(zhàn)斗的關(guān)鍵時刻,他原本在龐培陣營的他“叛逃”到了凱撒一邊。
公元前46年,布魯圖斯成為該省的總督。公元前44年,凱撒許諾他擔任今年的首席法官,并在三年后擔任執(zhí)政官。他仕途的順利與他難以啟齒的身份有關(guān):他是凱撒情人的兒子。
另一位著名的主謀是德西姆斯·尤尼烏斯·布魯圖斯·阿爾比努斯(Decimus Junius Brutus Albinus,以下簡稱德西姆斯)。他也是羅馬共和國創(chuàng)始人布魯圖斯的后裔,他也經(jīng)常自稱是羅馬共和國的創(chuàng)始人布魯圖斯的后裔。然而,世界似乎不太認可它。也許他屬于這個家庭的“旁系”。
和布魯圖斯一樣,德西姆斯的母親也是凱撒的情人。
與布魯圖斯不同,他從二十多歲起就開始追隨凱撒。在刺殺之前,他已經(jīng)是“凱撒集團”的三號人物了。在凱撒的遺囑中,德西姆斯被列為第三順位繼承人。
乍一看,如果只是為了個人利益,這些有權(quán)有勢的人物似乎沒有理由刺殺凱撒。
畢竟,刺殺凱撒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冒險。如果刺殺失敗,他們必死無疑;如果刺殺成功,他們被殺的概率還是更大,因為羅馬城外駐扎著一支忠于凱撒的軍隊;就算他們運氣再好,如果刺殺成功,他們活下來,他們的力量又能增加多少?
這次刺殺還有一個“詭異”之處,就是參與刺殺的長老有六十多位。這是一個很難保密的數(shù)字,但還沒有任何消息泄露出去。
正因為能夠嚴格保守秘密,60多名參議員的刺殺動機就不能完全基于自身利益。因為,如果考慮到自身利益,利益最大、風險最小的決定就是向凱撒背叛陰謀,而不是嚴格保守秘密,參與刺殺。
既然不是為了私欲,那就只能是為了正義,保衛(wèi)共和國!
這就是許多人,包括許多歷史學家為這些刺客辯護和贊揚的邏輯。
《凱撒之死》提醒我們,事實可能沒那么簡單。一個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歷史事實是,這些刺客并不在3月18日的出征名單上。
如果3月18日的遠征是凱撒的封王之戰(zhàn),那么這些刺客都沒有機會成為凱撒的“長臣”。換句話說,他們可能已經(jīng)被凱撒拋棄了,或者至少是疏遠了。
在君主制度下,被君主拋棄,往往不僅預示著你會掉頭發(fā),還可能會掉掉肩膀上的頭!
布魯圖斯和德西姆斯可能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種危險。
無論誰面對這種危險,都可能懷念共和的溫暖,鄙視君主政體的殘酷。
也許這就是刺客們的遭遇,他們對個人命運的恐懼激發(fā)了保衛(wèi)共和國的正義感。
私欲與正義之間沒有必然的沖突。
應該說,刺客的動機既是自私的,又是正義的。然而,歷史有時是不公平的。它常常會放大一些人的正義和另一些人的私欲。
例如,后世的人們常常將布魯圖斯譽為保衛(wèi)共和國的大英雄,而將德西穆斯視為奸詐的小人,盡管后者“背叛”的次數(shù)較少,“保衛(wèi)共和國”產(chǎn)生的力量較多。
3 屋大維的勇氣和毅力我曾經(jīng)認為屋大維的成就主要是因為他的運氣好,是凱撒的意志讓他成功了。
《愷撒之死》 告訴我事實并非如此。
刺殺事件發(fā)生后,羅馬出現(xiàn)了短暫的和平時期。原凱撒集團、刺客集團的主要成員以及共和黨參議員等勢力握手言和。共和國似乎出現(xiàn)了復蘇的跡象。
然而,當凱撒的老兵涌入羅馬時,這種和平很快就消失了。
—— 凱撒集團前二號人物安東尼試圖利用這群老兵建立自己的權(quán)力基礎(chǔ),共和黨參議員和刺客也開始懷疑和指責安東尼。
安東尼、布魯圖、德基姆斯等強者紛紛離開羅馬城,各自集結(jié)軍隊互相攻擊。洶涌的暗流,終于匯聚成一道巨浪。
正是在這種動蕩的局勢中,屋大維得到了凱撒的死訊和凱撒遺囑的內(nèi)容。
根據(jù)凱撒的遺囑,屋大維可以繼承凱撒四分之三的財產(chǎn),并使用凱撒的名字。
使用凱撒的名字,換句話說,就是成為凱撒的養(yǎng)子所獲得的權(quán)力。
不過,考慮到當時羅馬的動亂,這份遺囑不但不能保證他獲得如此的財富和權(quán)力,還可能讓他成為眾矢之的,導致他意外身亡。
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屋大維的母親給屋大維發(fā)了一封緊急信,要求他趕緊回國并放棄繼承權(quán)。
當時屋大維只有18歲。他正在阿波羅尼亞港等待他的叔叔凱撒。他想跟隨叔叔遠征帕提亞,并向他學習戰(zhàn)術(shù)。
叔叔遇刺的消息震驚了奧克塔維安,他不可能不意識到自己身處險境,但他又不愿意放棄一次立業(yè)的機會。
于是他招募了一支軍隊,向羅馬進軍,一路上以凱撒的名義整合了凱撒的舊部隊。嚴格來說,他的招募行為嚴重違反了羅馬法,是叛國重罪。
然而,為了對抗安東尼,共和黨參議員不僅沒有追究他的責任,反而通過授予他公職來制裁他行為的合法性。
也許這些元老們試圖拉攏屋大維,因為他們認為年輕的屋大維比狡猾的安東尼更容易馴服。
有人看出了這個年輕人的危險,刺殺主謀之一的布魯圖斯警告元老院要小心屋大維,但這并沒有引起元老院的警惕。
屋大維開始像豬吃老虎一樣。
他首先站在共和黨和刺客一邊,但后來拒絕與共和黨合作對抗安東尼。
當他召集凱撒的老部隊時,他看著共和黨人和安東尼互相吞噬。當共和黨和安東尼都失敗時,他選擇與安東尼聯(lián)合。
共和軍被消滅后,他向安東尼揮劍。
經(jīng)過近二十年的內(nèi)戰(zhàn),他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這個年輕人是一個比凱撒更殘暴的統(tǒng)治者。即使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后,他仍然以給養(yǎng)父報仇為名,繼續(xù)大肆殺戮。
然而,他對養(yǎng)父凱撒的感情和忠誠似乎經(jīng)不起太多審視。內(nèi)戰(zhàn)期間,他與殺害他養(yǎng)父的敵人講和;而在倒臺后的殺戮名單中,不僅有凱撒的忠實部下,還有凱撒的私生子——凱撒里昂。
屋大維的瘋狂殺戮,只是為了鏟除異己,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力和地位。
公元前27年,屋大維被尊為奧古斯都。大多數(shù)歷史學家都將這一年視為羅馬帝國的開端,屋大維當然被視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
4 逆潮流者的命運與榮耀我們常說,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順者昌,逆潮流者亡。
回望公元前44年的羅馬,經(jīng)歷了60年的軍事強人統(tǒng)治,帝國主義的車輪似乎勢不可擋地滾滾而來。
無論是出于正義,還是出于私欲,這群逆勢而行的刺客,都注定會粉身碎骨。這就是逆流者的下場。
他們殺死了想當國王的凱撒,卻創(chuàng)造了更加兇殘的奧古斯都皇帝。
那么,這一次逆勢而上的人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難道凱撒、刺客、以及為他而死的數(shù)十萬人的鮮血都白流了嗎?
在書《愷撒之死》的最后,作者施特勞斯討論了這些問題;在“后記”中,本書的中文譯者蘇千惠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他們都認為,這次刺殺行動不無“積極意義”。
對于后來的很多野心家來說,這次刺殺是一種宣言和警告:即使你強大如凱撒,如果你敢當國王、當皇帝,也會有人殺你!
后來的屋大維其實并沒有完全忽視這個警告。
雖然后來的歷史學家普遍將屋大維稱為“皇帝”,但這其實并不準確。
事實上,屋大維和羅馬帝國的其他“皇帝”都不敢稱自己為君主。他們只是稱自己為“凱撒”。尤其是屋大維,他一生自稱是共和制度的信仰者、共和國的捍衛(wèi)者。
這次暗殺挽救了羅馬共和國最后一絲尊嚴。
而且,如果考慮到公元前44年左右全世界普遍實行的君主專制政體,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次刺殺為人類保留了共和自由思想的火種。
這些悲壯英雄和凡人的鮮血沒有白流,后人將銘記他們?!稅鹑鲋馈肥莾汕Ф嗄旰蟮娜藗?yōu)樗麄儗懴碌耐旄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