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選擇什么專業(yè)好?留學美國熱門專業(yè)推薦
2019-06-26
更新時間:2024-08-09 10:21作者:小樂
黃保羅
2020年12月16日,上海大學中歐人文研究交流中心、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清華大學倫理宗教研究院景觀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尋找紀念思想史上失蹤的馬丁·路德?!毖埩藖碜郧迦A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的30余位學者進行專題討論。本文作者為上海大學中歐人文研究交流中心主任、芬蘭華人學者黃保羅。黃保羅教授出版了路德系列專著,向中國學術界介紹了芬蘭路德教研究的最新成果。近年來,《馬丁·路德著作集》的中文翻譯項目正在進行中。本文為黃保羅教授在研討會上的演講,原標題為《為“尋找思想史中的失蹤者馬丁· 路德”而翻譯和研究》。
馬丁路德
在人工智能的挑戰(zhàn)下,當世界迅速進入后現代的不可知性時,人類日益增強的“全能”能力與難以接近“至善”之間的矛盾,將導致人類走向滅亡或永生。這是新時代的核心問題。
展望未來,我們必須追溯過去,特別是過去五百年的思想發(fā)展史。我們會發(fā)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曾經的現代性先驅馬丁·路德已經消失了。尤其是在中國學術界,不僅國家治理學者不重視他,就連西方治理學者,真正理解和重視路德的學者也屈指可數。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為忽視導致無知;因為無知會導致對很多問題的誤解。
或許同事們會質疑:路德不是一直存在于思想史、神學、哲學的研究中嗎?但就中國的語境而言,路德在這些領域的存在是薄弱的,他所受到的待遇與他的地位和重要性是遠遠不相稱的。
路德是從中世紀過渡到現代的標志性人物。他的行動和思想結束了中世紀,開啟了現代性。首先,面對前現代墮落教會中人扮演上帝的偶像崇拜,路德強調人的主體性,在接受啟示的前提下,以人的尊嚴和自由為有力武器,解構了利用神權壓制人的制度。自然。時代。其次,路德并不是簡單地將人類帶入現代性,而是對現代性的核心力量——人類理性有清醒的認識,這預示著后現代性的危險。因為他知道他已經把人類從潘多拉魔盒中釋放了出來。雖然他可以因此而反對偶像,但隨時都有人自己成為偶像的危險。在現代性與后現代性并存的21世紀中國學術界,許多學術問題還沒有得到深入研究。重要原因之一是路德的重要性被中國學術界嚴重忽視。所謂忽視,是指在宗教界和宗教學術界之外,路德的著作、思想和影響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和重視。同時,路德僅被狹隘地理解為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家,他在社會、政治以及整個思想史領域的地位、價值和意義并不為人所知。
路德的價值是巨大的。簡而言之,可以從基督教會、德意志民族國家和現代世界三個方面來討論。
首先,路德是一位基督教改革家。他打破了羅馬天主教統治世界的權力體系和秩序,是新教的創(chuàng)始人。然而,在中國教會和神學界,加爾文遠比路德受到重視和研究。幾乎每個人都認識到路德的重要性。除了《自由》這樣的章節(jié)之外,真正深入研究并真正理解路德思想的人,甚至是信徒,都少之又少。
其次,路德是德意志民族國家的締造者和英雄。他對德國身份的形成和德國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他翻譯的德語版本《圣經》奠定了他“德語之父”的地位。路德對一大批德國古典哲學家的誕生影響是深遠而重大的。
第三,路德是現代性的真正創(chuàng)始人。路德解構了歐洲的權力結構。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紙上談兵不同,路德打破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領導歐洲各民族國家向現代國家獨立發(fā)展。其次,路德重塑了歐洲的社會秩序。他在梵蒂岡與各國教會之間,羅馬帝國與德意志選帝侯、自由城邦和各國之間,形成了“宗教追隨國家”的歐洲政教秩序。發(fā)揮了基礎性作用。路德在三個事例中真正地提拔了被墮落教會壓制的人,使人擺脫一切人的權柄,直接面對神(通過讀神的話《圣經》,借助圣人與神溝通、禱告)。精神),使人真正獲得了尊嚴,恢復了他身上的“上帝的形象”。四路德從思想上定義了理性的二元性,認為信仰之內的理性是上帝賜予人類最偉大的禮物之一,而信仰之外的理性則是引人走向毀滅的魔鬼撒旦最大的妓女。與此同時,路德揭示了真理的反律法和悖論本質。上帝、他的真理和良善都以隱藏的方式顯現在現象的反面或背后。如果沒有真正的智慧,人們就無法理解這一切。路德與他的密友、被譽為“德國導師”的梅蘭希通合作,在德國和歐洲開創(chuàng)了義務教育,奠定了現代教育的基礎。
雖然正如芬蘭學派強調的那樣,在《圣經》哲學、救世論等核心思想上,路德并沒有創(chuàng)新,而是回歸了奧古斯丁等人以來的普世傳統。但由于主體性的覺醒、對個人尊嚴的重視、對世俗事業(yè)和人生價值觀的肯定,路德常常被視為開創(chuàng)近代新時代的人物。西學東傳時,“近代”、“近代”等概念傳入中國。一方面,它們與經貿、資本主義、科技、帝國主義有著密切的聯系;另一方面,德、英、法、蘇現代性概念的差異,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差異以及科學理性與科學至上或理性至上的興起中國學術界尚未充分區(qū)分。以至于啟蒙運動后來發(fā)展成為極其狂妄的“人想成為神”的人文主義,導致西方現代性在祝福人類物質生活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在大肆宣揚的進化論(包括社會達爾文主義)受到反思和批判之際,否認文明優(yōu)劣之分的文化本質論,在21世紀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用地方性、獨特性等個性,以性別為理由否認普遍性的存在,使人們陷入多元主義表象下虛無主義的絕望之中。雖然不能簡單地說路德在五百年前就討論過解決此類前現代和后現代挑戰(zhàn)的辦法,但在當代學術討論中,路德的所作所為和言論已是不爭的事實,他對人類歷史的貢獻是不爭的事實。思想長期被中國學術界忽視和遺忘。
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學者沒有充分閱讀路德的著作,不了解他的思想。因此,在哲學和思想史的研究中,他們很少關注它。那些只觸及路德表面的人,往往只看到其表面,而未能領會其全貌。這也與路德著作的浩瀚和復雜密切相關。由于路德不是像奧古斯丁、阿奎那或加爾文那樣的系統理論家,他的大部分論著都是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沖突和挑戰(zhàn)而產生的應急著作。與魯迅一樣,他的作品大多是論戰(zhàn)性的。單詞。因此,路德思想的精髓就如同散落的珍珠一樣散落在他數千萬字的手稿中。需要學者專家把這些珍珠用一根線連接起來,這樣我們才能發(fā)現路德的真面目,看到他的思想。深刻而偉大的貢獻。
就中國思想史研究而言,當前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重新發(fā)現路德,從路德的理性悖論出發(fā),不僅要反思康德的理性批判,還要質疑康德的“道德”。道德領域。 “福配”是一種追求目標的樂觀人性理論。盡管康德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徹底剖析了理性的局限性,但他所繼承和發(fā)展的伯拉糾主義早已被奧古斯丁和路德有充分理由拋棄。 20世紀以來,中國學術界,甚至治理西方的學者,往往不了解路德的貢獻,從而無法正確分析自由主義的本質及其在西方后現代語境下的困境,無法適應心胸狹隘。民主學者在漢語學術中的前現代挑戰(zhàn)。因此,中國學術界西方思想史的發(fā)展需要打破“康德主義”,尋找路德是一條必經之路。
結合深受路德影響的北歐社會,并受益于路德研究芬蘭學派的良師益友的鼓勵,我們希望將路德的著作及其世界性和芬蘭學派的研究成果介紹給中國人學術界。為此,我們組織近三十位學者對路德文集進行系統翻譯,一是填補空白,二是對中國學術界的許多既定觀念進行反思和修正。幾十年來,華人世界在宗教改革爆發(fā)期間翻譯了馬丁·路德的主要著作。然而,它們實際上只是路德著作的一小部分,僅占55卷(《路德著作集》)中的4卷。這種翻譯選擇原則在過去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當時的華語世界在人才儲備和認知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很難全線鋪開。選擇某一方面的突破,可以立竿見影。但這給人的印象是馬丁·路德只是一個宗教改革家,他博大精深的思想被人為地矮化和肢解了。這一譯本的狹隘性也是其上述其他思想至今未能得到認可和重視的根本原因之一。要重新認識和評價路德的思想貢獻,首先必須提供路德眾多著作可靠可靠的譯本,供學者研究。同時,組織這一大規(guī)模、持久的翻譯工程,不僅可以促進對馬丁·路德思想的研究,而且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一批研究馬丁·路德思想的青年人才,構建馬丁·路德思想的基礎。學術界和學術研究梯隊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fā)展馬丁·路德的思想。 (感謝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張云濤博士對此部分的補充。)
路德的大部分著作最初是用拉丁文寫成的,也有一些是在路德時代用德語寫成的。最權威的魏瑪版路德著作有拉丁文和德文100多卷,美國版路德英文版(Luther’s Works=LW)有55卷(近年來又增加了幾卷新卷)。該團隊的翻譯以英文為主(大部分是五十年前出版的),不僅包括LW,還包括其他英文版本,以及一些芬蘭語版本。因此,這部路德文集應該是除魏瑪版之外規(guī)模最大的路德文集。預計2021年底完成30卷稿件(超過1000萬漢字),計劃由路德中國研究院RY在芬蘭正式在線出版,隨后將盡可能以紙質版出版在華語世界。
為了完成這個將在歷史上脫穎而出的重要項目,并首次以中文出版路德的大部分作品,我們計劃在翻譯團隊之外成立一個輔助團隊,以確保翻譯出版的順利進行。
責任編輯:余淑娟
校對:徐宜佳